首页 > 

汉字真正统一是秦朝还是唐朝

时间:2024-04-20 13:32:39 浏览量:75075

汉字发展与中国统一阅读答案

汉字真正统一是秦朝还是唐朝?能说出个事实依据吗?

汉字真正统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
华夏远古就有文字,华夏远古的文字都掌握在各地的大祭师手中,主要用来与天地、鬼神沟通,其次是用来记录人间的风俗丶仪轨丶历史、各种知识丶各种技能丶各大家族的祖源和演化脉络……。

据说轩辕黄帝号令天下时期,对大祭师掌控文字的情况不满,对各流派的祭祀文字各不同相,感到不满。于是,轩辕黄帝命令“苍颉”负责造字。

苍颉造字,其实是一个统一文字的行动。自此:

1,天下出现了统一的文字。

2,文字不再由大祭师们垄断。

3,世界的解释,从此归于帝王。王权首次压倒了神权。

苍颉字诞生之时,天地变色,鬼神惊。实际上就是指王权压倒了神权。

自苍颉统一文字后,历经几千年,文字又演化出多种子系统。周朝初立时,周公旦为了政令通畅,天下人交流方便。于是开展了训民正音丶统一官方文字的活动。

周公旦大力推广雅言(周朝普通话),编撰标准字典《尔雅》。周公的努力,仅仅只是统一了官方文字。真正强行从上至下统一文字的朝代,还是秦朝。秦朝强制推行“书同文”。

秦朝虽然统一了文字,但是秦灭亡后。文字的书写方式,又开始多样化。汉朝推广隶书,作为汉朝公文书写字体。汉隶就是汉字标准字体的源头。

汉字标准字体发展到唐朝才基本定型,从唐朝至今,汉字标准字体基本没变。今天的国人只要读过点书,都能顺利的阅读唐朝的文字。

文字是不断发展的,即便字形不变,读音也会有变化,有些字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。从这个层面来说,汉字真正统一,还是在当下。

韩国倡议中日韩统一汉字你怎么看?

这个问题提的不准确!鸡肠小肚的韩国何来如此胸襟?

1980年日本语言学家提出了相似的建议;将中日韩(还来加上了越南)文中表意的文字统一起来。

目地是将来自中文(正宗汉字)、日文(有仿汉字)、韩文(有独造汉字)、越文(有喃字,或称儒字)中本义相同、形状一样(或稍异)的表意文字统一编撰编码整理,以方便相互国之间辨认和使用。这项建议被四国专业界肯定,并在1990年初步完成了编撰,现在笔者没找到有关的最新消息报道。

这里要纠正谬误、正本清源。

第一,没有中日韩要统一汉字之说。只是要想将汉文、日文、韩文中意思相同、字形相同或相似的表意文字统一起来。

(日文中的会意汉字)

第二,日韩从中国汉字刻意派生出它们自己的日文、韩文,本身就有“去汉文化”意图,只是无法去彻底,保留了一些汉字和仿汉字。这些字可以表意与中国汉字相同相近的意思,但日本人、韩国人已经完全改变其汉语读音。韩文中的会意汉字

第三,日文、韩文属于人为主观臆想编造的文字:中文是中国古人在与自然环境、人文环境中观察、劳动实践、相互交流中思考感悟、客观创造的有深刻内涵文字。它的底蕴和博大精深非日文韩文可比,不可相提并论。

但日文、韩文已经成为成熟的(几何体或螺旋体)文字,它们借助汉文辅佐,已经能完全表达日本人、韩国人的意思,并向世界传播。作为民族的东西,日韩绝不会废弃而恢复使用中国汉语。当然它们也不敢臆想用它们的蹩脚文字改造中国正宗汉字。

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,日本比较务实。

例如,日文中保留了近3000个常用表意汉字。普通中国人看到了,虽不知道日本人怎样读音,但可认识并基本知道它们表达的意思。

韩国就别提了,这个“世界第一”会炫耀它的韩文,尽量回避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挂钩。

例如;明朝保护了韩国,韩国却论证明成祖朱棣皇帝是韩国人,好像是韩国福佑了明朝;韩国首都本来叫“汉城”,韩国特意把它改名为不伦不类的“首尔”。那意图,你懂的!

说韩国要提议中日韩统一汉字,三岁小孩都不会相信。如果哪天韩国有脑残专家呼吁东亚统一使用韩文,这倒有可能!因为韩国专家界从来不缺少超级“牛人”!

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,未来全世界很可能会统一文字,你认为未来文字会是怎么样的?

这是一个非常前卫的问题,不过人类经过漫长的历史,已经看见了一个趋势。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进程。那么统一文字也将会是一种需求。综合现在多国的文字来看。

中华文字具有以下优点。

1、稳定性好,中华文字经过千年的淘洗,已经非常稳定。出现新生事物也只须要将字组合一下,简单明了。千年前的文章现在重读并无太大障碍。

而英语则不然,几百年前的英语如果不借助专业的词典就已经很难读懂。并且新的英语单词还在增长。词库太过庞大则会造成新、旧沟通困难。

2、表达清晰,简洁。在联合国的律法文书,中文是最薄的那一本。

3、容易理解,中文只要将偏旁部首记熟,基本能够知道文本的一个大概的意思。而其它国家的文字如果没有大量词汇是读不懂文本的。

4、中文信息含量具大。适合信息爆炸的时代。

5、中文博大精深,学习中文几乎也在学习哲学。对中这个的认识就可以正三观。

6、中文的中居然隐含了仁爱,或者说中文含有普世价值。相对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更能够让全人类接受。仁爱与上帝同在。仁爱与真主同在。仁爱与佛道同在。

7、任何国家的文字都可以无障碍地翻译成中文。

8、中文能够接受一切外来文化,只要你足够优秀、、、

想一想世界那一国的文字具有这样的包容性。

为什么说只有汉字才是最有可能统一人类的文字?

汉字能成为全球语言是不需要怀疑的,理由

1会说汉语的不少于18亿人,还在上升。

2汉字属于全息字体,语义全而精确,组成新的语义不需要再创造文字,字与字可以有新的组合,自成新的词汇,表达新的语义,可谓博大精深。

3拼音结合数字和符号,一样可以编程。

4从诗辞角度看,汉字独具一格。

5从书法美学角度看,汉字独一无二。

6从心理学与养生来看,汉字能修身养性。

7汉字代表中华民族的智慧,世界人民的瑰宝。

汉字统一的途径是什么?

看了朋友们的回答,认为汉字统一的途径不外乎国家的统一,民族的融合,国家颁布发令等几方面。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,都希望把汉字统一为“简化字”。外国人学汉字也遇到一些难题,比如物流行业,既要学简体字,又要学繁体字,因为货运有一部分是经过香港海关的,报关、合同等材料必须用繁体字,简繁体同用,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,但加重了学习者负担,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,目前情况下国家也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。

我通过研究姓氏、文字和语言之间的关系,发现一个惊人的历史规律,就是所有文字本来都是姓氏符号,而语言正是通过呼读姓氏形成的,也就是说,有一部分姓氏的含义发生了变化,成为表达其他意思的符号了。人类是先有文字后有语言,语言表达是靠文字固定的,而文字又都是借用姓字,毋庸置疑,这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普遍规律。

对于汉字的起源、发展、变化的过程,我总结出四字法观点,即血缘字、辈分字、婚合字、职能字,所有汉字不外乎这四种形式,因此,我提出一个大胆的看法,既然文字都是借用姓字,在使用文字时,为什么不可以借用笔画少的姓字呢?比如,凡是带“辶”旁姓字,都是远古部族中外出经商人的符号,是职能字,按职能字分族,就有“商旅”官名的姓氏,“这”,是文部族商旅,“這”,是言部族商旅,现代汉语中,分别借用此两个字表达同一个意思,用笔画少的“这”有什么不可以?有人说古汉语中没有“这”,我说,文部族也是远古时一个大部族,怎么会没有商旅官名?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丢失了。再说,“這”也不读zhe(四声),而是读yan(四声,可以查《康熙字典》),它是言部族商旅符号。

再如“个”、“個”俩字,远古接生婆借用“人”姓字作为官名,“个”是丨(gun三声,音滚)部族女官,“個”是固部族女官,今天把它们划分为简繁体,实在是误解。既然借用的含义相同,何不用“个”?

姓氏用字另当别论,因为姓字代表血缘符号,比如“劉”姓简化为“刘”姓,也不属于简化,“刘”是文部族刀工的后代,“劉”是卯部族金正分族后再设的刀工,血缘是不同的。今天,把“劉”姓写成“刘”也没什么不可以,因为姓字的功能早已退化了。我们把汉字四字法讲清楚了,汉字统一也就水到渠成了。